2004年11月13日 星期六

一篇邀受文引來一堆字

兩性與性別關係
--------bbs://bbs.wretch.twbbs.org G版裡的一篇文起始處--------
所謂關係,指的是藉由互動牽連下產生的結果。
早期的父權社會裡,女權薄弱,並不被重視,甚至還沒有人去爭取。
「兩性關係」只是社會開放後為打破陳舊的傳統思想所建立的新興概念。以便在爭取「兩性平權」時將男與女的互動問題搬上檯面,使其成為社會上關切的議題。但在現今社會中,已不只是兩性間才會出現問題,同性間的相處模式也不同於以往;傳統的頑牆早已被時代的激流所沖破;因為現代人的感情世界愈趨複雜,同性間的問題也逐漸浮上檯面、受到社會關切,於是出現了「性別關係」這一名詞。以「性別」二字來說,涵蓋的範圍不再侷限於男女之間,而是擴展到「男男」、「女女」之間同性的問題,同時也較無兩邊分立的意味,算是更多元化的說法。這也是「性別關係」取代了「兩性關係」,成為目前現代人所討論研究新議題的原因。
--------bbs://bbs.wretch.twbbs.org G版裡的一篇文完結處--------

不是專家,但是對這種議題感興趣,所以表達一下意見。
不太確定你想要的是哪方面的討論或思考。
但是延伸
**以「性別」二字來說,涵蓋的範圍不再侷限於男女之間,而是擴展到「男男」、「女女」之間同性的問題,同時也較無兩邊分立的意味,算是更多元化的說法。**
這段文字的思考。
但是暫時撇開同性的戀情關係,因為,那是另外一個太大的題目...=.="
--------廢話開始起始處--------
所謂的「過去」

僵硬的性別角色定位
由於過去男女性別角色的扮演模式較為一致,也就是男性在社會上一般該有的樣子和女性在社會上一般該有的樣子,有比較具體的想像。普遍的說法,例如:男主外、女主內。對於男性「應該」具有的特質,如:木訥、陽剛、堅強、諸如此類;而女性「應該」具有的特質,伶俐、陰柔、軟弱…等等。對於可以賦予性別特質想像的空間是比較狹窄的,因此當一個陰柔的男性出現在同儕團體中,在互動的過程中會容易受到衝擊;換言之,當一個具有陽剛特質的女性出現在同儕團體中,也同樣會有類似受到排擠的反應。

男性與女性
在一般社會大眾容易接受的程度裡面,男性在階級流動的過程中被賦予重要的角色,因此,男性社會活動主要目的是調整該員在社會階級上的地位,包括:賺錢、爭取名聲、取得權力…。女性在既定的性別角色上面,則依附著男性而來,通常當「夫」在社會階級向上流動時,「妻」也同時是向上流動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有所謂「第一夫人」這種,跟本人能力完全無關只是因為嫁了一個當總統的老公而存在的職業。

男性與男性
因為性別角色定位上的差異,所以男性與女性要做的事情被區隔開來。那麼在同樣場域裡面需要競爭的對象,性別成為重要的指標之一。男性掌握了大部分社會資源,又因為專注的目標男女不同,所以男性只要專心對付男性就好囉。尤其是在職場上,男性競爭的互動是十分明顯的,而對於和女性競爭容易帶有憐惜的心情,同時也因此不容易重視女性在職場的付出,激烈一些的作法,就是將女性驅離工作職場。

女性與女性
被排出在職場之外,女性大部分活動的空間是在私領域裡,也就是「男人的家裡」,再加上過去婚姻制度的習慣,所以雖然可能會有相互的競爭關係(爭寵),但也因為並不是一種正式的社會規範無法被合理化,因此女性與女性的互動比較容易發展出一種培育的關係。

是否真的「現在」?!

比較模糊的性別差異
基於這個大前提
**…「兩性關係」只是社會開放後為打破陳舊的傳統思想所建立的新興概念。以便在爭取「兩性平權」時將男與女的互動問題搬上檯面,使其成為社會上關切的議題。…**
所以說,有些過去男性應該要、或可以做的事情,女性也可以做;而有些過去女性應該要、或可以做的事情,男性也可以做。其中最大的差異,是女性離開「男性的家」,走進職場中,成為男性的另一群競爭者。

男性與女性
歐,這下平白的多了一群競爭者。爭取兩性平權之後,女性有權利進入職場中競爭,但是,發展了這麼多年的社會制度也不是胡混的,男性在競爭場中已經佔有某些重要的關鍵地位,雖然男性與男性間會有競爭關係,但是同樣也會發展合作關係,原先發展合作關係的目的是為了與另外一群男性競爭,但在此時,則成為阻止女性在職場中向上流動的絕佳工具。終究還是有部分女性突破重圍,殺出一條血路來,混入男性同儕的網絡中,成為其中一員。而這就成為男性與女性互動及角色定義產生模糊的開端。有部分女性因此被視為男性的一份子,成為可以相互競爭與合作的對象,而不再單純的成為男性的附庸。
男性與男性
在職場與權力的競爭中,還是有一些男性不認為這是生命的全部意義,去鬆動「應當」肩負的責任。但是在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中,向下流動還是為大部分人所不樂見的,因此主動棄械投降的即使到的今日,也還是少數。男性間的競爭關係依然存在,只是不再那麼絕對。

女性與女性
女性此時比起過去,相對來說具有更多可以選擇的性別角色模式。選擇完全不介入職場中,在習慣的社會制度中,依然是可以被接受;也能夠決定跳進權力關係的競爭中,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男性」,和其他的男性一起競爭,(這是為什麼會有「女強人」一詞,其實所要代表的真正意思是,那種女性並不是所謂的「女性」。),這樣的女性越多,慢慢的改變了原先女性應該扮演的角色,使男性和女性的角色關係逐漸模糊;或者決定和稀泥,要兼顧家庭與事業,成為真正的精神分裂。

謎:完畢…咦?沒有結論喔?!
幹嘛要結論,就最後了啦吼~人家我最討厭寫結論與建議了啦>”<~~

--------我懷疑就是這樣分隔線--------
雖然說,前面我說不談「同性的戀情關係」,但是根據這你的文本來看,應該就是想要說這個吧=.=”

文本引述:
1.因為現代人的感情世界愈趨複雜,同性間的問題也逐漸浮上檯面、受到社會關切,於是出現了「性別關係」這一名詞。
2.老師說要從更多角度思考,並且設想這樣的問題對於社會的影響,被拿出來討論是好是壞?

另外,揣摩你說你們老師說的話(玩繞口令),其實大白話是想說「同志議題之於社會問題」吧。有種繞了一大圈,結果竟然兜了回來的感覺…(目遠)。
首先必須承認,我有明確的個人立場。並不認為該討論的是「同志問題」,而是「同志議題」,其中有微妙差異。問題,是道德價值判斷為負的名詞;議題,則是需要討論的事情。

沒有留言: